非常有幸之前被邀請上 CITYPlus FM【就是有話說】節目裡,從一名殯葬業者,同時也是年輕人的角度,聊聊關於死亡的課題。
死亡不分國界,不分男女,也不分年齡,我們都必須面對自己或身邊的人隨時可能離開的事實,如果你嘗試忽視或阻擋它,你終究會以失敗告終,因為它總有一天會來。
但如果你試著認識它,甚至和它做朋友,你也許會對生命有不一樣的詮釋。
下面整理了一些摘要和你分享,也希望你可以點擊聽聽完整的訪談錄音:
https://cityplusfm.my/%E5%B9%B4%E8%BD%BB%E4%BA%BA%E7%9A%84…/
1. 勇敢地問業者,喪禮的費用是花在什麼地方,檢查自己是否需要那樣產品或服務,最後衡量價格是否在能力之內。通過事前的規劃和溝通,能夠在親人去世並且情緒低落的時候,做出更加合理還有無憾的決定。
2. 死亡和生命不是分開的,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。當我們嘗試瞭解死亡,我們其實正在更深一層的認識自己,尋找自己生命的意義。
3. 死亡結束的是生命,延續的是關係;死亡帶走的是人生,留下的是回憶。
4. 正視死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我們選擇避而不談,假裝長生不死,但是對於死亡的一無所知並不會為我們帶來快樂,反而是更深的恐懼與無助。
5. 現代殯葬業的完善服務減輕了喪親家屬的負擔,同時把死亡包裝的更漂亮,但需注意的是不應剝奪家屬,特別是年輕一代參與其中的機會,因為這會減少他們對於死亡本質的認識。
6. 我們須了解禁忌背後的意義,而不是一昧地遵從,尤其當禁忌阻礙了情緒的流露,遮蔽人性的展現,我們需要反思甚至檢視禁忌存在之必要。
7. 如果有一天你先走了,喪禮可以是你留給親人的最後一份禮物,你想讓這些留下來的人,如何和你告別?你希望當你不在時,他們可以如何展開新生活?
8. 喪禮不是一個SOP的儀式,不需要去複製那些我們曾看過或者參與過的喪禮,每個人都有自己說再見或告別的方式,聆聽自己的需求,勇敢地做出適合自己與家人的決定。
9. 面對親人的遺願,家屬未必需要完全遵從,一些決定若會對家屬往後的生活和心理造成負面影響,我們可選擇延後做決定,或以折衷的方式達到雙贏的局面。
10. 對於自己身後事的安排,一定要和身邊的人溝通與交代,特別是和自己的伴侶,或者父母和孩子之間,通過溝通才會了解,交代好了才能不留遺憾。
FB連結🔗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ityplusfm/videos/1433598683483311/